看板方法的进化论:从丰田精益方法到敏捷研发
20世纪60年代,丰田发明了更为有效的生产管理系统。这种管理方式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价值流的控制方法——精益。在这过程中,丰田发明了一个工具,这个工具就是「看板」。
在看板方法在制造业发展的几十年,与现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,帮助现在的产品线进行管理控制,看板方法成为精益理念的重用工具。
看板与敏捷研发
流水线上建立看板的目的是持续改善,减少浪费和积压,这与敏捷开发的透明化和持续改进的理念相符合,看板方法因此成为一种敏捷方法,在敏捷研发中也处于重要的地位。
在敏捷研发领域,看板方法是一种用于安排工作的非迭代方法。它并不使用固定时长的迭代和计划会议的工作方式,而是完成先前的工作后才从 Backlog 中取得新的故事来做的工作方式,通过高细粒度的任务流程拆分,进行高效的敏捷研发实践。
看板方法在研发中的作用
由于启动快、成本低的优势,很多使用敏捷研发的团队都选择使用看板作为信息展示的工具,用来和团队成员同步任务进度信息。
看板在整个敏捷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有4个作用:
- 生产以及运送工作指令。没有看板的时候,都是管理者下达指令,但是敏捷强调自适应组织。所以,通过看板可以实现自己识别工作任务。
- 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。精益思想下,过量就是浪费。所以,会有在制品(Work-In-Progress,WIP)的限制。
- 进行可视化管理。越透明的工具越有帮助。一般传统数字化工具的团队之间的交互会比较差,大家不知道也不关心别人做什么。这些传统的数字化工具反而限制了人与人的沟通。对于敏捷项目来说透明性和及时性非常重要,所以看板比较符合敏捷的要求。
- 改善研发流程。传统项目中为了实现项目的可视化管理,需要通过纸面化的文档记录项目各个阶段的状态,来实现流程的可视化和可跟踪性。通过看板可以减少这些不必要的工作,同时可以让项目团队内部自发实现过程改进。敏捷中的改进都是自我发起的,通过定期回顾,对于不好点进行总结后,将改进点进行优先排序。
看板方法可视化的优势对团队研发效率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提升,相对于传统的研发方法的确更加「敏捷」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,和研发团队对效率的追求日益增加,看板方法也显露出了些许的不足:
- 没有历史数据的沉淀,缺乏整体性:看板协助团队实施当前迭代,但是对于之前迭代的相关信息没有有效利用,使敏捷相关信息失去规模性、整体性。另一方面,质量管理人员可能因为缺少历史数据,而逐步失去客观质量分析评价。
- 管理层不易看到、看懂:特别是有地理区域限制的管理层,他们看不到团队的计划和进度,即使走到看板前,也仅仅是看到当前迭代的信息,没有了解到相关管理信息,如:趋势、风险等等。
如何将看板方法进一步拓展
由于上面那些不足的存在,很多企业和团队会使用更现代化的项目管理工具来协助,这些项目管理工具将看板方法移植到了屏幕中,让看板上的任务管理更加数字化,并将看板本身的可视化优势进一步拓展,操作也更加便捷:
- 解决远距离协作的问题,打破空间限制。很多企业内部确实存在一个团队分处多地的情况,要解决跨地域的工作协同,数字化看板会成为一个得力助手,打破这种空间上的限制。如果是跨国跨时区的团队,甚至可以突破时间上的制约。
- 留档容易,保存方便,不会轻易丢失数据。看板已经将数据电子化,在后期的统计,使用方面比较方便快捷,尤其是那种规模比较大,时间比较久的项目,在最终复盘时可以精准完整的调用这些数据。
- 电子看板同时可展示的数据更多样。在使用数字化看板时,可以通过切换图表来显示不同维度的数据,而且它能够自动产生一些统计类的数据,以便随时抓取应用。
在 Gitee 企业版中,就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项目可视化管理的功能。
看板模式中,不论企业成员在什么位置,都可以轻松访问云端的项目管理平台查看。企业成员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前项目中所有的任务和对应的任务状态,直接在看板上拖拽即可设置任务状态。
数字化看板在看板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化,在查看时可以对任务的内容进行便捷的修改,以及父任务、子任务的设置。相关人员可以在相关问题下进行聚焦讨论,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保持人员之间的沟通效率。
而在项目视图中,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为直观的燃尽图,对于管理层来说,可以更快捷的了解任务完成情况,也对项目整体趋势等信息有更清晰的认识。
当然,除了「看板」以外,甘特图与上文提到的燃尽图也是项目管理可视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将他们结合起来使用后会极大地帮助团队提高项目管理效率,将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向大家逐一介绍。
本文系作者 @Gitee 原创发布在 Gitee 官方博客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